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不好好学习了,家长需要了解原因,找到对策,对症下药。家长需要明白,这个时间段是孩子叛逆的突发期,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以及学习习惯的定型期。这个时期如果没有把握住,成绩很可能会一蹶不振,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家长怎么样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的学习
1.找到目标——考重点高中
让孩子好好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孩子的危机感,让孩子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正在处于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想要考上重点高中,就要在众多的考生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想考什么样的高中,考什么样的大学,初中学生认为这些事离自己很遥远,所以家长就要让孩子明白时间有多么紧迫。初中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父母再像在低年级时那样,严厉地要求他们去学习、再规定他们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的名次时,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初中的学习对于以后的学业有着怎样的影响,初中的学习一旦落下了,就算是考上了高中,势必也要在高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2.教给方法——正确学习
初中与小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小学时,只要孩子认真去学、认真去记,仅靠重复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却完全不同,它不仅需要孩子记忆,更需要孩子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
到了初中,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孩子仅仅是埋头苦学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介绍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相对于小学阶段更多的讲究以记为主的教学要求,到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则更偏向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要求。
孩子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
1.找出原因,进行相应的调整
初中是小学向高中的过渡阶段,知识点比小学增加了很多,难度也大了,再加上要参加中考,不少孩子都感受到了学习压力。有些孩子,因为在学习上遭遇了很多困难,长期情绪低落,渐渐变得厌学;也有一些孩子,因为考试成绩经常排在班级靠后位置而变得厌学。
孩子厌学,除了学习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同学、老师等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些孩子长期受父母观念影响,不喜欢学习;有些孩子,进入初中后与同学关系紧张,所以不想去学校,讨厌上学;有些孩子,因为初中教师不像小学教师那样照顾他(她),便对老师产生厌恨心理,以至于不想上学。
找出了孩子厌学的原因,好比是医生找到了病人的症状,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不过要强调的是,改变孩子厌学的状况,不能太急,用药不要过猛,要缓缓为之,慢慢来,防止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引起反作用。
2.培养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当找到了原因,做出了相应调整之后,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开展活动的最大动力之一,如果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首先家长本人要对学习很有兴趣,平时家长要陪孩子看看书,偶尔与孩子讨论一些阅读感想;在旅游的时候,多跟孩子聊聊历史、地理和当地的文化。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喜欢学习,孩子大多都对知识抱有极大的兴趣。
其次家长要想办法设计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人们对快乐总是没有抵抗力的,他们会被快乐牵着鼻子走,并因此“上瘾”,十几岁的初中生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