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初中

管理员2025-05-03308阅读评论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在本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初中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在本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我的印象中,尤为深刻的是斯诺对人物的描写。

这些人物描写,让人读来感觉十分形象传神,虽然只是阅读文字,但是我感觉书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的站在我眼前,我以为其中最有趣的是彭德怀元帅的形象。

在我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位威风凛凛,英勇善战的红军领袖,就连作者也是这样在一开始认为的。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彭德怀还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没想到,彭德怀还有这么和蔼可亲的一面,我眼中不禁浮现彭德怀和众人谈笑风生,脸上带着孩子气的笑容的样子。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不只彭德怀一位可敬的人物,如,毛,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生活节俭,平易近人。如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如朱德,如贺龙等等。正是他们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才开创了新中国这一伟大的篇章。他们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伟大的书,是一本代表了中国人民精神的书。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GCD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

读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一身正气自傲骨,“红色窑工”徐海东 。

徐海东是一名饱经枪林弹雨的“赤匪”,他是所有红军领袖中最神秘的领导人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声显著,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杰出人物 ,谁又会想到他曾是一名窑工 。

徐海东,他家数年以来,都做窑工。虽有些田地,但因为赋税的缘故,生活依旧贫苦。父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加持在他身上。上学后,因为旧社会对穷人的打压,徐海东也同样遭受欺凌。在当时的旧社会中,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这也在幼小的徐海东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奠定了他以后参加红军长,并立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徐海东21岁时,加入了共产党。他加入共产党以后,一直为党忠心效力,他常笑着自称为-“苦力”,正是因为有幼年的生活做铺垫,才能让他成为能吃苦,能战斗的红军战士 。他确切深信中国受苦受难的人,农人和工人大多都是好人,因为“”能吃苦,便是一条好汉 。”

在军队中,他也一直严格要求着自己的军队,为此,他军队中的每一个人,就好像他的影子一般自傲、热烈,能吃苦,忠心忠义。他的部下也对他十分信服,好像,这便是他的神秘之处吧!徐海东对于他的部队十分自傲 。他们的战术,他们的骑术以及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对国家的忠心。正是因为从小立下的誓言,才成就了他的仁慈,勇敢,不自私而诚实,能吃苦的品格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我想,徐海东便是这诗中所写的竹子,只要认定的事就不会轻而易举的改变,任凭世间的指责,都不会动摇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决心。

怀着一颗爱国,为祖国效力,坚定不动摇的心 ,革命精神传千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