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在文言文的意思

管理员2025-04-29339阅读评论

1.急,仓猝:遽尔(突然)、遽然、匆遽。2.惊惧、慌张:遽色、惶遽。3.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遽而至。4.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

遽在文言文的意思

遽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如: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孙武大怒,两目忽张,发上冲冠,遽唤‘执法何在?’”意思是孙武怒气冲冲,两个眼睛忽然张大,非常生气,急忙叫:‘执法在哪里?

如:遽人(驿卒;传达命令的人);遽驿(传车和驿马);遽传(驿车和传舍);遽委(驿站车马和储存的粮食)

2、乡名。在今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3、立刻;马上

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遽扑之”。立刻去捉它。

如:遽诺(马上承诺、答应);遽理(马上或很快处理);遽即(立即)

4、于是,就,竟

如:清·周容《芋老人传》:“遽惊谢曰。”意思是突然大惊,连忙道歉说。

5、惊慌

如:遽惶(惶遽,惊慌);遽惕(惶恐戒惧);遽戚(敬畏的样子);遽容(恐惧的脸色)

6、十分贫困,窘迫

如:南朝 宋临川《世说新语》:“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意思是远近的人久闻您名字,县令于是大为惶恐,不敢移动他。

7、急忙,匆忙

如:遽别(匆忙分别);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几(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