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为反抗欺压而起义,却最终受宋朝招安而消亡的故事。《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艺术特色
1、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2、善于描写人物
《水浒传》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3、情节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4、人物性格的对比鲜明
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成就甚高。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予人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
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后,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介绍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一说是兴化白驹(今江苏大丰),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其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进行《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