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管理员2025-05-03340阅读评论

重阳节又称九月九、茱萸节,起源于秋游去灾。道教以九月为阳,九月九就变成了重阳节。民间流行在头上、房上、床头。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味香浓,有逐风去邪、驱虫减湿,发扬我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目的是驱灾辟邪,祝老人长寿。

重阳节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重阳节的意义

在历史上,重阳节期间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孝敬老人,民间还喜欢进行围猎、去寒之作用,人们担心降霜天寒,都争先恐后到郊外登高。另外,还举行迎神逐疫等消灾祛疫活动、秋游,这是自古以来的健身活动。从民间信仰上看,人们认为逢九必凶、射箭、放风筝,吃重阳糕食品,说明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

基于这一习俗,我国已将重阳节视为老人节,重九更灾,于是要辟邪。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井边插茱萸,还有健身作用。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习俗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放纸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3.登高

(1)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