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星光,头顶月色。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赶路。也作“披星带月”、“戴月披星”。披星戴月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元·郑廷玉《冤家债主》。
披星戴月成语寓意
巫马期身披星光,头顶月光。早出晚归,辛勤工作,不分昼夜地奔波。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讲究方式方法很重要。方式方法用对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而方法用错了,则有可能事倍功半。宓子贱和巫马期不同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成语故事
霜雪雨露合乎时节,万物就会生长了,人们就会舒适了,疾病和怪异灾祸就不会发生了。所以人们说到尧的仪表形容,就说他穿着宽大下垂的衣服,这是说他很少有政务啊!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似乎也治理得很好。
巫马期向宓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说:“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你的做法叫傲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劳苦,使用人才的人当然安逸。”宓子算得上君子了。使四肢安逸,耳目保全,心气平和,而官府的各种事务处理得很好,这是应该的了,他只不过使用正确的方法罢了。
披星戴月的造句
为了尽快赶回家,他披星戴月地连夜赶路。
披星戴月,一路用信息告诉家人‘我很平安’。
他披星戴月地忙于工作,已有数月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想来他治起水来一定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的吧。
那支商队披星戴月赶路,以便按时到达目的地。
巡道工人披星戴月地执行任务。
老师很辛苦,放学了还要批改作业,每天很晚回家,披星戴月的。
爸爸为了家人,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著,好让我们衣食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