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好句赏析

管理员2025-05-03188阅读评论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好句赏析:与其说是出于上述的原因,而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实在不记得那些个人琐事了。赏析:运用了“与其……不如……”的句式,突出了共产党人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一心为党为人民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好句赏析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好句赏析

1.与其说是出于上述的原因,而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实在不记得那些个人琐事了。

赏析:运用了“与其……不如……”的句式,突出了共产党人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一心为党为人民的精神。

2.我提请他注意关于他的死亡的各种传说,有些人认为他能说流利的法语,有些人则说他是一个无知的农民,有一条消息说他是一个半死的肺病患者,有的消息则强调他是一个发疯的狂热分子。

赏析:写出了由于对毛泽东的认知非常少,社会上便出现了他的各种不实的传说,为下文“我”力劝他纠正一些流行的谣言和传说,回答“我”关于他的“个人历史’的问题表做铺垫。

3.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

赏析:写出了毛泽东非常勤劳刻苦,也写出了他父亲对他的苛刻。

4.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赏析:写出了毛泽东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突出了他好学的精神。

5.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

赏析:写出了毛泽东父亲性格暴躁,对他们的严苛,吝啬。

6.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赏析:毛泽东小时候与父亲对抗的经历让他懂得了面对强权和不公,要勇于反抗,如果温顺驯服只会遭到更不公平的对待,为他后来领导人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7.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

赏析:运用了“尽管……还是……”的句式,突出了毛泽东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痴迷。

8.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

赏析:“成千上万”突出了饥荒的严重,灾民的多。

9.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

赏析:随着这些事情的发生,毛泽东的反抗意识也越来越强,慢慢有了一些政治觉悟。

10.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赏析:写出了毛泽东慢慢有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为后来他成为优秀的领袖做铺垫。

红星闪耀中国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于1928年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