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身边事入手,让兴趣引导学生预习。进入初中后,学习内容增加,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有限,预习功课就有必要了。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对新生活处处充满好奇,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从身边事入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从身边事入手,让兴趣引导学生预习
进入初中后,学习内容增加,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有限,预习功课就有必要了。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对新生活处处充满好奇,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从身边事入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一数学一开始就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课本的引入有些学生会觉得抽象,可以设计关于零花钱的预习题,让学生明白得到压岁钱(收入)理解为正,花出去的压岁钱(支出)理解为负,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由于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他们自然会有兴趣去探索。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身边事入手,让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分享预习成果,增强学生的预习能力
学生通过预习,学会了相关知识,会产生成就感,在第二天上课时,让认真预习的学生分享他的预习成果,并大力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会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预习更深层的知识,预习能力会大大得到提升。初一学生效仿性较强,容易羡慕别人,更容易跃跃欲试,作为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引导他们不甘落后,让他们期待下一节课自己的预习成果得到展示。
(三)提前一天布置数学作业,激发优秀学生的挑战欲望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能在学校完成当天的数学学习任务。回到家会感觉无所事事,于是会转向电视和网络。长期下去会有网瘾、电视瘾。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也是导致学生变成问题学生的一个原因。这样的学生一般比较聪明,如果从初一时就让他试着完成第二天的作业,让他有成就感,并让他帮助辅导不能独立完成当天数学作业的学生,他会有自豪感,说不定还会有自己的粉丝团,在学生之间建立明星般的感觉总好过在虚拟世界里漫游。
初一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要狠抓解题步骤的规范化训练
学生只有从解题步骤、格式的规范化入手,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能克服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毛病。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及严格要求,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增强思维能力。
2.要狠抓计算能力的训练,强化认真习惯的培养
学生计算准确性差的问题,不仅是由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存在问题,而且也是由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从态度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强化检查。学生做题快不快、准不准确,要靠强化检查和评比这个手段来实现。还要鼓励学生,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不仅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原因也是不良习惯促成的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查找,进行分类,及时纠正,让学生自我总结。长此以往,这对学生学习认真习惯的养成,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