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第七章主要内容
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三国演义》中心思想
1.《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2.《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3.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4.作品通过“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
5.作品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王允巧使美人计》、《关云长过关斩将》、《曹操煮酒论英雄》等等三国时期经典故事,我最优感触的莫过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讲述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的因素,巧妙的借用曹操的十万支箭,真是了不起!这篇文章里诸葛亮夜观天象,他观察到了三天时间的第三天早上有大雾,曹军看不清。他就在起雾的第三天早晨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制造进攻的假象,曹操怕中埋伏,马上命令弓箭手向江上射箭。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心里借到了十万支箭。
《三国演义》书中的各位英雄,如朱瑜、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都自小热爱学习,博古通今,知天文、懂地理、明人心,是值得我们现代的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也多读课外书本,拓宽自己的学习面,长大了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