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三十五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员2025-05-05126阅读评论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章主要内容

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

刘备于蔡瑁的埋伏下逃脱,跃马过檀溪,逃亡的路上来到了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隐晦地透露出当世两大隐士,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又不肯明示,令刘备摸不着头脑。赵云一直追寻刘备到草堂,两人告辞司马徽回新野。新野城外徐庶假称单福唱出的一首歌吸引了刘备的眼光,做了刘备的军师。

不久,曹操派曹仁、李典为大将,率大军攻打新野。先头部队吕旷吕翔发动第一轮进攻,却被赵云张飞先后击败斩杀。曹仁得知前方战败,吕氏兄弟阵亡。一怒之下就要全军进攻。李典劝曹仁说:“吕氏兄弟轻敌战败,不能轻举妄动,应该告知曹操派大军支援。”

但是曹仁不听,认为新野小地方不用曹操大军出动。两人争持不下,李典提出曹仁去攻城的话,自己带一支部队留守樊城。曹仁不肯,说李典不和他一起去的话就是想造反,李典无耐,只好和曹仁一起率领全军进攻新野。

《三国演义》中心思想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大批智慧型的人物,比如蜀国的诸葛亮、庞统、徐庶、姜维,魏国的曹操、司马懿、荀彧、邓艾,吴国的周瑜、鲁肃、陆逊……这些智慧型的人物,其实就像胡适所说的包公一样,都是“箭垛式”的人物,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而通过这些智慧型的人物所演义的三国故事,不管是变化多端的战争,还是复杂多变的外交,抑或治国治民的政治,无不闪耀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光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智慧型人物便是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作者用力最多、倾注感情最深,也是作品中占用篇幅最大的一个人物,因此,有人说诸葛亮才是《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这也明显体现了作者罗贯中的乡土观念。

实际上,作品中的诸葛亮是作为一个“智”的典型出现的。可以说,诸葛亮是“智”的化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人格化。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农民起义动摇东汉王朝的统治,让中国成为一个群雄称霸的时代故事。作者罗贯中把每一场战斗都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礼贤下士的刘备,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张飞和魏武帝曹操等人。之所以,《三国演义》在古代能成为文化的一颗明珠的原因。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空城计退敌......这些故事读起来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深受大家喜爱。

在这些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关羽了,因为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善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长得十分帅气,又有英雄气概,而且在他的戎马一生中立下了许许多多战功,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战功。

恰恰相反,我最不喜欢的人物是周瑜。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就想害死他。像他这样的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人,谁都不会喜欢他。

总之,请大家多读《三国演义》,让这颗代表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明珠更明亮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