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动力_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管理员2025-05-05442阅读评论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激发学习内动力是一切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提升的根本。本文收集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关于如何提升中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提供思考,给家长、老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动力

一、通过激发他们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专家指出,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启动发动机。要加强对中学生成就发动机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就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仲仲、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学生应以学业进步、求知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应以考试过关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发动机。

二、用道德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1、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要让责任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潜在的内部动力系统。使学生将已养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强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2、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习动力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爱。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3、健全他们的人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以德促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上进心。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树立“以学习为荣”的意识,自觉地见贤思齐,勤奋不辍;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方法

1. 家长的自我成长和完善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最初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态度都受父母影响最深。父母积极进取、热爱学习,自律自控,能不断完善自己,孩子就会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

2.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让孩子有归属感。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要让孩子有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接纳,没有后顾之忧。

让孩子有自主权。让孩子感受尊重,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让孩子体验到胜任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孩子就会有内在动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