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何理解

管理员2025-05-06445阅读评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诗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充满了爱情和文学气息,色调和谐,营造了一种感伤、悲凉、唯美的意境。这首词表达了对春日落花的惋惜之情,不会长久,又暗含相思离别之情。这首诗的意思是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何理解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何理解

这首诗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充满了爱情和文学气息,色调和谐,营造了一种感伤、悲凉、唯美的意境。这首词表达了对春日落花的惋惜之情,不会长久,又暗含相思离别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思是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

出自宋代晏殊《浣溪沙新词·一杯酒》。形容留恋春光却留不住的感觉。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失的事物的忧郁感觉。

诗词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新词·一杯酒》作者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至道三年改道为路,暂按路说,今江西抚州)人。他从小聪明好学,七岁就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景德二年(1005年),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殿试,他神色不惧,很快完成答卷,受到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