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很高远地很宽阔,很想去看一看。这句话并非来自古文,而是现代语句翻译出来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天高地阔欲往观之的意思及出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很高远地很宽阔,很想去看一看。
这句话不是出自古诗,而是现代句子翻译而来。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类似的古文翻译如下:
1、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2、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3、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4、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5、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6、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7、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8、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文言文的定义
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这就是说,“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