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现代人居安思危。下面介绍的是北京条约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1、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2、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3、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4、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5、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6、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根据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将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政府于同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约文中法文共27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1、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2、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3、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4、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中俄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俄国于1860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约文中俄文共43页。
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
1、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3、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两项条约划定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了原则规定,成为后来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为换取和平,于1858年6月26、27两日,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定于1年后在北京批准换约。
可是,英法政府还感到不满足。他们觉得所得到的利益太少,决定再次使用武力逼清政府退让。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者以护送代表到北京交换条约为名,派军艇运载2000名军人一举拿下天津,直逼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咸丰皇帝惊恐万状,仓皇逃往热河。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在北京,与英法侵略者谈判。
英法联军绕过北京城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占领了海淀地区,向圆明园进兵。闯进圆明园内的侵略军没有找到皇帝,但发现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他们放弃了寻找皇帝,开始大肆争夺这些奇珍异宝。英法联军在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破坏以后,为了掩盖罪行,也为了让清政府见识一下他们的厉害,纵火将圆明园全部焚毁了。
清政府在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后,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条件,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更加屈辱的《北京条约》。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北京条约历史影响
1、《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2、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
3、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允许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使得英、法等国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作为奴隶;
5、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还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行驶主权被严重侵犯。